真正理解生活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雷碧林

家居咖 人气:1.71W

雷碧林:真正理解生活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雷碧林

前言:很多一直坚持在设计之路的设计师,心中对于设计的热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这种热爱最初往往源自于小时候的兴趣和爱好。对于雷碧林而言,他的设计理想的起源与父亲是木匠有一定缘故,“小时候看着父亲做家具前在图纸上和现场实地测量绘画计算,然后就用工具从一根根木头把它变成一件件家具,过程中的耳濡目染令我对设计有了最初的认识。”回想起小时候对设计最初的认识,雷碧林认为自己对于图纸的理解以及对设计的喜欢是小时候就开始培养起来的,除了看着父亲设计制作家具之后,雷碧林在采访中也和我们分享了他自己用家里的工具设计一些小东西的经历,这些出自兴趣使然的设计,虽然谈不上专业,但却成为了雷碧林走上设计之路一个很好的基点。

“设计源自于生活,生活也是源自于实践,实践经验丰富了,才会真正理解生活究竟需要怎样的设计,才能设计出客户真正想要的家。”在平时的设计工作中,雷碧林的设计灵感更多的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生活经历,他认为设计师需要更多地去体验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客户的真正需要,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有所感悟也是他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

记者:根据您的观察,您觉得今年室内设计最新的流行趋势是怎样的?

雷碧林:目前来说比较流行的是简欧风格设计,客户问的最多的就是简欧风格,要不就是现代风格,要不中式风格,要么现代中式风格这样,因为这主要看市场的状态,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迹象就是风格细分化比较明显,比如说欧式里面的托斯卡纳风格,还是欧式的维也纳风格的,还是不同风格的,其实细分欧式有法式、意大利、罗马、希腊等,这样就更加明显化,实际上地中海风格也属于欧式,但是完全不同的欧式,地中海风格跟一般的欧式是不一样,这个细分更加明显。另外今年开始市场上流行的Art Deco风格,也就是新装饰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上现在很多设计师运用得炉火纯青了,因为很多可搭配的家具,很多可搭配的装饰品做这些东西。

记者:您刚刚说的Art Deco风格有一些怎样的特点?

雷碧林: ArtDeco起源于法国,名称来自1925年巴黎举办的“巴黎国际现代化工业装饰艺术展览会”(The exposition des Arts Decoratifs)。它反对古典主义单纯手工艺的倾向,而主张机械化的美,所以大量使用直线、对称和几何图形的构成,并大量使用了当时的新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合成树脂玻璃。ArtDeco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建筑、艺术品和家具的设计上。

记者:目前装饰市场上很多消费者都会想要做Art Deco风格的设计吗?

雷碧林:我们设计师知道Art Deco风格,但是业主现在还不知道有Art Deco这种风格,他们对于风格理解也是仅限于欧式,中式,现代简约,地中海之类的风格,所以这需要设计师更深的去了解风格的演变,包括每种风格的特性,我觉得设计师对每一种风格的特性掌握了解后,在去跟客户传授或者沟通的时候,也能让客户在装修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提升,其实只有设计师提升得更快,才能够带领客户跟着你去提升。

记者:据您的了解,现在消费者在装修的时候比较倾向于选择怎样的风格?

雷碧林:据我目前所了解的,消费者选择的风格要么是简约奢华,或者是欧式风格,这个比较多,因为稍微宽裕的客户会比较喜欢欧式偏多点,但我们这次去了希腊和意大利后,对欧式有一个不一样的了解,我觉得这个也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成长,整理学习,再提升,当你对自己擅长的风格思路理清以后,你就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方向去给客户想要装修的风格准确定位。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设计中的潮流变化的?

雷碧林:看史知今,多了解室内设计历史,就知道设计风格的演变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知道室内设计史从史前到早期文明时代的古埃及,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明,然后到拜占庭与罗马风,以及到晚期中世纪的哥特式,还有后来的意大利和北欧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然后由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的转变,再到殖民时期及工业革命时期风格的转变,到后来的维多利亚时期各种变化,然后到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再后来新艺术运动与维也纳分离派,折中主义、现代主义的出现,等等后面出现的当代设计都是整个西方室内设计的潮流变化。

目前涌现的一些设计流行风格,比如简欧风格,新中式,现代风,Art Deco,新Art Deco……在中国特别流行,对于万千风格,设计师本身来说应该找好自己的位置, 然后认识设计潮流的变化对设计的影响,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做出自己和客户都满意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在您踏入设计圈这十年时间里,您感觉中国室内设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雷碧林:这10年来我有一个很大的体会就是中国的设计市场在进步,而且有很大的进步,从02年我们刚接触室内设计的时候,我们可参考的书大部分好的作品都是国外的,比如说美国、日本、韩国的,还有就是两岸台湾和香港的,那时候看到他们的作品都在感叹国内设计的东西都这么土,但从07年08年后在设计作品的书籍上,以及出现的建筑上都是国内的居多,而且越做越好,当然这跟国内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仔细回想出现在国内的有名的建筑以及好的设计作品的设计师却大部分都是国外的,从北京赫尔佐格设计的鸟巢,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扎哈设计的广州歌剧院,以及这两天刚刚完工的库哈斯设计央视新大楼等等,所以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出现了,中国有市场提供了世界各地著名的设计师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这也提供了很多机会让我们国内设计师可以近距离地直接地接触到很好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这让我们中国的设计和设计师确实进步很多。

记者:在您的设计工作生涯中,您觉得谁给了你设计方面最好的建议?您最欣赏哪些设计师?

雷碧林:实践吧,设计即是创造,即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你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去经历,去学习,去模仿,去实践,这个过程本身就会让你得到最好的经验,不用别人说,但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设计师对于自己设计的想法和理解是非常值得去学习的。比如安藤忠雄从18岁起,带着关于“日本人应该如何学习建筑”的思考,开始了他的考察建筑之旅。他先到京都和奈良等文化古城考察庙宇、神殿、茶室等古建筑,在庭园中感受到了希望的净土所展现的空白之美。随后又开始游历欧美,遍访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并在旅途中绘制了大量速写草图。这些经历使他逐渐发现绘图桌上与现场真实建造的建筑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并由此确定了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正是后者。也正是这些早年游历中对建筑的深入思考,决定了他日后的从业经历——“从建筑实践的现场起步”。因此,纵观安藤的整个职业生涯,以及他对工艺重要性的贡献和理解时,才能更深地了解他缘何可以同时赢得建筑师和工匠这一双重称号。实际上青年时代的安藤也是这样学习建筑的,对他影响最深的,正是那位极具矛盾个性的人物:勒•柯布西耶,而安藤也恰好具备与这位现代主义大师相似的特点:既热情又富想象,既崇尚秩序又偏爱扑朔迷离。

记者:您觉得一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雷碧林:学习力,还要有最起码的艺术修养,另外还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你要把这个作品完成,为你自己的作品负责,也为客户的作品负责,这样才能做出好的设计。